通河小说网 > 道观记 > 第十九章 一朝坐忘

第十九章 一朝坐忘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山的竹子与前山有何不同?还不是一样的老,都经不起折腾,孔孟嘴里嘀咕着。

    顺手拿下后背那把长剑,一剑劈下,哐的一声,孔孟虎口一震,疼的他将手中的剑甩出了老远,老道士则在身后笑了一番,怎么样,乖徒儿,这竹子不老吧?

    何止不老,简直比千年寒铁还结实几分,我说师傅,你不会是故意坑我的吧?我这一剑下去,不说砍掉一棵树,砍断一根竹子还是可以的?你是不是在柱子上施了禁制?孔孟揉了揉发疼的虎口,对着老道士颇不满的说道。

    要说你小子啊,平日只顾看一些奇闻异录,红尘卷典,平日后山不见你少来,这竹子,为师何时施过禁制?此竹乃是五行实心竹,极为坚硬,没有三重肉身的修为,这竹子任你再长五年,就这般乱砍,你在砍八年你也砍不断。

    砍不断,那你还让我砍?岂不是白费力气,肉身达到三重?即便我在天资聪颖,也得一年,还说不是坑我?孔孟说的极为吃惊,当然他也坚信,以老道士的性格,从来不做无用之事。

    你的花花肠子,为师还不知道,让你砍,一来锻炼肉身,促使周天穴窍吸收天地灵气,进而可以洗骨伐髓,二来这竹子可以让你熟练掌握道观的基础剑法《道玲珑》,今天你就先慢慢的练习肉身,我还得去你李婶家讨一杯竹叶青喝。

    说完,老道士一溜烟的就跑了,孔孟拿起丢在不远处的长剑,对着之前那根实心竹,一剑一剑的落下,前几下,还会被震出去,渐渐的,孔孟随着实心竹的摇曳之姿,开始熟练起来。

    晌午时分,经过近乎两个时辰的磨练,孔孟细嫩的小手,起了一层水泡,面前的竹子依旧没有在剑下留下一丝痕迹,竹壁光滑完整,似乎在剑的敲击下,更加圆润明朗。

    回到前山,孔孟用针挑破了手上的血泡,拿起一条白布,包扎一下,开始做午饭,昨晚吃饭时,老道士不知在哪里找来的药草,嘱咐孔孟,中午吃饭时,要炖在饭里,一块吃了。

    看着眼前有些发黑发青的药草,老远都可以闻见一股股的苦腥闻,还要炖着吃,要不老道士是自己师傅,自己要修行,他都会以为这药草,是谋财害命的。

    药草入锅和米粒混在一起,孔孟坐在小板凳上扇着火,火苗一起一落,原先苦腥的药草,也许是混合了米粒的缘故,米香中还带有一丝药香,孔孟闻着很舒服,原本一上午的疲乏,全身毛孔都在舒展,不知不觉间,竟有了一丝困意。

    强行忍住要睡去的想法,孔孟咬了一下舌尖,不一会,用自己的那只青花碗,成起一碗饭,吃着昨日尚有剩余的半斤牛肉,饭入口极香,尤其是发黑发青的草药吃起来,竟堪比小镇里的王叔家的八宝鸭,一口入肚,孔孟感觉丹田发暖,四肢百骸好似有一股气在来回游走,进了骨髓,入了经脉,然后消失在穴窍内。

    吃了一顿草药午饭,孔孟到了池子边,看了一眼自己养的几条鲤鱼,小黑狗还是坐在池边,想在捉弄一下跳起了鱼儿,几年来,从未成功过。

    逛了一圈后,孔孟回到了后山,奔着山腰而去,身后的那把长剑,还是偏大了些,孔孟背着它,不注意,就会和地面相接,不时和路途的岩石交织,带起点点火星。

    半山腰是一片枫树林,也许现在是秋季,枫树开始发芽,去年落下的红叶,依稀还可以见到几根叶茎,一条略宽的小溪,不知源头何处,溪水很清,里面调皮的鱼儿,在水中肆意妄为,好似感觉到有人接近,瞬间鱼群散去。

    孔孟略微感应一番,无名指的戒指,一道光束,从小溪边略过,进入了前方枫林内,他跟着光束,走进了枫林,入得枫林,里面枫林更高一些,风景也变化了,一条笔直的小路,通向一个洞口,远远的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天地元气,似乎更加活跃几分。

    走到洞口,一颗颗夜明珠,在山洞内亮起,山洞中远远地可以听到水流声,两侧的石壁很平齐,显然道观的历代祖师,还是很会装穷的,外面任何人看了前山的道观,都会生出鄙夷。

    按照光束的指引,走过九曲十八弯,孔孟不由得呸一下,祖师爷也太小气了,不就是是个山洞,还能有什么宝贝,至于设计这般繁杂,都走了半个时辰,还没见到山洞内部。

    要不是老头子下山前和自己说修炼在后山山腰,里面洞中的天地元气,至少是外界的几十倍,要不然说什么,孔孟都懒得天天爬山,还不如待在自己小屋里修炼。

    绯恻一番,一个时辰后,孔孟终是到了洞内,一看到内洞,他一双眼睛没差点瞪出来。

    啧啧,天煞的祖师爷,也太能藏拙了,这哪里是什么山洞,这是宝库啊,亏我自小跟着老道士,一分钱当成两分钱花,连衣服都是镇下的叔叔婶婶们穿旧自己改的。

    这里随便一块小石头,拿出去,都够小道观吃几十年了,孔孟内心暗骂不已,擦了一下流出的口水,孔孟略估了一下山洞,至少有数十亩地大,里面全是天地元气所化的灵石,甚至在中心,一道道仙光涌现,孔孟想走进去,谁知压根走不出多远,十步以后,就再难进一步。

    数十亩大的山洞,果然和孔孟在洞口听得极为一致,数条小溪穿梭其中,里面自然也是鱼儿涌动,在他看来,最多也就是鲤鱼或者是青鱼谁知找了一条附近的小溪一看,孔孟都觉得是自己眼花了,这是什么,祖师爷真是阔气了,别人最多养条天鱼,都是高贵无比,这下可好,养了阴阳鱼,若是这些被其它宗门知道了,还不得血洗了小道观。

    四周转了一下,孔孟用了小半柱香,终于安抚了自己的心神,盘坐在蒲团上,刚想闭上眼睛,翻阅红尘卷经修炼,这可倒好,一抬头,一副巨大的字帖映入眼帘,钱乃身外之物,道观不易,这点家当,后辈要珍惜,能一分当两分用,就不能十分当一分用,修为更是如此,该出手就出手,为了女人,定要赴汤蹈火。。。。。。,一副字帖足有数千字,看着最后落款,孔孟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落款的正是吴道人。

    无良师傅啊,你可倒好,内心苦笑一番,孔孟开始闭眼入定,所谓修道,必须修神、气、穴窍、体,四者缺一不可,要想逃出凡尘,必要入定引气洗光,后坐忘自观,再而周天穴窍,丹田气海,炼气化宇,此为修道基础,炼气为辅,化宇为真,以天地气息,借假修真,感悟气息,坐忘自观,才可气入肌体。

    忆起看得坐忘引气之说,孔孟开始进入识海,翻阅《红尘卷经》,书目有灵,好似感觉孔孟来意,入目第一页,乃是道观自小熟知的字体,字体据老道士所说,凡是道观人,此字必学,只是之前学了十二年,从未真正用到过,今日才知,原来修行时才会见真意。

    第一页记载的是化宇,总计九十九重,所谓自古修来,天地初开,演化诸天万物,宇宙万千,人之身,总计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可以储藏周天元气,进而开丹田气海,气海所见,演化九十九重宇宙万物,从而为太极,太极之后化无极,进而化宇成,可斩金丹之修,造化万千,红尘万炼。

    短短的数百字后,一幅幅经脉图,穴窍图,和丹田气海以及如何如何炼气化宇,记载极为清晰,其中厚积薄发,不可心急气躁,在孔孟看来,极为在理,修士将来都是逆天人,说什么大道无情,天地不仁,不过是修为不足,难以破开天道,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退出识海,孔孟眼中精光一闪,深吸一口天地元气,开始洗光、引气,也许是多年来的静坐,早已内心无尘,孔孟引气洗光,只是瞬间,一丝丝灵石所化的元气,开始围着孔孟的周身游走。

    孔孟的按着《红尘卷经》炼气图,开始张开全身毛孔,一丝丝天地元气犹如找到了进入之门,疯狂涌进孔孟的身体,孔孟在天地元气的滋润下,从丹田气海和眉心间的族窍开始,一道道元气进入,他的神识开始魂游天地,丹田开始运转,原本寂静黑暗的丹田出现一颗颗白色的星点,星点随着天地元气的进入,不断变大。

    突然孔孟的祖窍瞬间被涌进的元气填满,一道道光辉流转其内,刹那间,孔孟的魂游直接冲入云霄,击穿了小道观上方的一片天空,那一瞬,孔孟看到了很多,西仙源、小镇、三生界、甚至是有些残破的妖界,猛然间神魂好似可以穿越九天,孔孟的穴窍在神魂出游的的瞬间,一道黑色的光芒,从穴窍内开始溢出。

    祖窍最为明显,见性后,即可坐忘自观,只是十二年来,在小道观耳濡目染下,孔孟的神魂,早已超越了平常修士太多,神魂如同一枝利箭,穿过九天后,孔孟以为到了尽头,只是他失望了,那里只有黑暗,一望无际的黑暗,远处一颗颗或明或暗的光点,直奔他而来。

    就在孔孟神魂外游坐忘自观之时,老道士在一户农家,喝着数十年的竹叶青,好不自在,小道观的那道神魂,他自然知晓,内心还是有些感慨:都说我万古天资,这小子怎么比我还高,仅是一朝就坐忘自观了。

    老道士本想在妇人回来前,在偷喝几杯,谁知神识一扫,发现孔孟的神魂,不知何时到了九天之外,瞬间老道士一声猛喝:痴儿,还不归来!

    不知是远处或明或暗的光点还是吴道人的一声棒喝,孔孟的神魂瞬间回到体内,这是他内观己身,不由得内心一喜:真是一朝坐忘自观,红尘游遍天下!

    穿行新书望诸位多点击,多投推荐票和收藏,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