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重走1980 > 第4章 中间商的构想

第4章 中间商的构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还蒙蒙亮,刘华就醒了过来,推醒了老三,兄弟俩赶紧起床。洗涮洗涮就来到灶台,拿上大姐昨天烙的饼子,就准备出发。

    因为今天刘真也要去,昨天就就让大姐多烙了几个。

    出了门就看到刘真已经赶着牛车,等在了门口。“啊真,你来多久了?”刘华有点意外,没想到刘真根本不用去喊就已经过来了,倒是个有责任心的,这也省了事,不然等会去喊的话,鸡鸣狗叫的影响别人。

    “我也刚到,华哥。”刘真轻声的回答道。

    话不多说,哥几个把沟里的装黄鳝,泥鳅的袋子捞起来放到牛车上,刘华又转身找大姐拿了5块的零钱,找零用的,就出发往县城去了。

    到了县城南门,来到昨天的地方,卸下一半的鱼货,支起了摊子。刘华对着刘勇说道:“小勇,今天你一个人在这卖,昨天已经教会你了,可以吗?我和啊真去北门看看。”

    “哥,没问题,你就瞧好吧!”

    “那行,卖完之后在这等我俩,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先忍着,不要按着性子来。”刘华说着从怀里掏了2饼子和一点零钱递给老三。

    “知道啦!哥,我又不傻,你赶紧带真哥去北门吧!我吃了饼子就开始忙了。”刘勇一手吃着饼子,一手把放在地上的袋子口卷起来,撑开,好让人家看到黄鳝,泥鳅。

    刘华带刘真赶着牛车来到北门,这边也已经有人摆摊了,人来人往的倒是和南门差不多。找了个位置,同样的支起了摊子。

    和刘真分着吃了饼子,喝了点开水,就招呼起了来买菜的大妈。

    等到刘真已经差不多学会之后,就让他自己撑场了。想不到刘真学的挺快,做事也麻溜,一板一眼的毫无差错。

    刘华就抱着胳膊在后面看着,遇到人多的时候,才上前帮忙,渐渐就对刘真放心了。

    卖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出去了20多斤黄鳝,30多斤泥鳅,比昨天要好。刘华看了看人群,估算了一下每天能卖的量,感觉就在县城卖可能没办法消化更多了。

    今天回去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人一多,量就多了,看来还得另外找个销货的渠道啊!

    而且每天兄弟俩睡眠时间太少了,早上起的早,下午又要抓黄鳝,泥鳅,万一把身体累垮了就得不偿失了。刘华以前倒是听一个同学说过,在这时候他们家里就已经开始了黄鳝的饲养,刘华还好奇的问卖给谁呢。

    同学当时就说,“当然是卖给水产公司了,小县城的供销公司只是三级站,一般不收购,当时省里的水产公司会收,所以乡下人都不知道。”

    刘华当时还楞了一下,难怪以后城里的人也是先富起来的,这消息渠道就完全不对等啊!在这个只靠电报的年代,消息传输及其缓慢,从县里到省里,光坐车就得2个多小时,很多的乡下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省里。

    要是水产公司收的话,就可以发动村里人去抓了,自己就做个中间商,负责运输就好了,这样下午还能补补觉,刘华这么一想觉得挺靠谱的,就是不知道水产公司的收购价格是多少,看来得去省城跑一趟了。

    “啊真,我去趟省里,你卖完了就去找小勇,然后等我回来。”想做就做,刘华对着刘真说道。

    “去省城,远不?”刘真最远也就到过县里,省城在哪个方向不都清楚。

    “赶牛车估计得走5个小时,比来县里多了两半的路。”刘华答了一声,揣了5块钱就匆匆往车站去了。

    汽车站很小,每天只有三班到省城的车,刘华来的时候刚好快开了,上车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售票的就过来了。

    “同志,三毛钱。”一个老大姐背着个破帆布包,收完钱撕了一张票给刘华。

    拿了票刘华眯着眼睛就睡着了。

    坐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省城,下车就直奔公交站台,一看,刘华傻了眼,只有两班车。找了一圈也没看到有水产公司的站,上辈子刘华也去没去过水产公司,根本不知道在哪个方向。

    要是一般的乡下人,这会已经慌了,可刘华毕竟是重生人士,不慌不忙的在车站门口找了个早点摊子就开始打听。“大姐,问下,去水产公司怎么走啊?”

    卖早点的大姐也不是第一次见刘华这种穿着破解放鞋,补丁衬衫的乡下人了,也没嫌弃,和气的说道:“你说的是省水产供销公司吧?”

    刘华一听,可不就是水产供销公司嘛!

    现在都还是国家经营,和供销社是一个性质的,只不过供销社比较小,不具备收购水产的资格。“对,对,就是水产供销公司,您知道怎么走吗?麻烦您指下路。”

    “从这坐5路公交车,到建国路下车,再走不远就能看到了。”

    “谢谢,太谢谢大姐了。”刘华问明白了路,又对大姐表示了感谢,就上了公交车。

    这时候的公交车坐一站一分钱,到建国路一共10站,刘华给了一毛钱。

    下车又找人问了问,路过供销社花了8毛买了两包哈德门,就来到了水产公司。

    水产供销公司满地的水渍,来来往往都是拉货,卸货的车辆,空气里的腥臭味老远就能闻到。

    刘华抬腿就往里走,绕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门上贴着办公室牌子的,就想推门进去。“哎,哎,你是干嘛的?”

    一个路过的老头看到刘华要进办公室,慌忙拦住。

    刘华扭头一看,一个穿着灰色衣服的老头站在自己面前,本着礼多人不怪的念头,掏出烟就递上了一根。“大爷,我是来找人的,你们经理在不?”

    老头眼睛盯着刘华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不慌不忙的点上烟。“找经理干嘛啊?”

    刘华脸上挂满了讨好的笑容“我们是熟溪县的,您老也知道,乡下地里沟里到处是黄鳝,泥鳅打洞,田地蓄不了水,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所以啊,我们村老少爷们积极除害,抓了不少,也吃不完,本着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物质水平的目的,就来看看你们水产公司收不收?”

    “我当什么事呢,你也算是来着了,赶上政策了。”老头笑眯眯的带着刘华走到一边,指着墙上宣传栏的一份文件。“认识字不,自己看。”

    刘华对着宣传栏的文件,仔细的看了一遍,主要是省高官今年六月十日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渔业是社会主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渔业发展了,农村经济结构才能更加合理。

    要求各级领导提高对渔业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渔业和粮食生产意义看待,加快渔业养殖发展的速度。

    刘华神情一振,把整包烟塞到了老头手里。“大爷,您能帮我去叫下你们经理吗?”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老头接了烟,“你在这等着,不要乱走,我进去先问下。”

    刘华赶快应了声好,就站在原地等着。不一会老头就出来了,冲刘华招招手。“赶紧进来吧!”

    “这是我们王经理。”老头把刘华领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跟前,男人皮肤白皙,面宽体胖,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老头把人领进来就出去了。

    经理看了刘华一眼,淡淡的问道:“你们村就让你这么个小年轻过来?”

    刘华可不敢说这是自己私自过来的,只能顺着经理的话往下说。“王经理,都是为人民服务,谁来都一样,关键我年轻,腿脚利索。再说来回车票一块钱呢,多来一个人不是糟蹋钱嘛!”

    王经理从头到脚仔细看了看刘华,人倒是挺精神的,思量了一下才开头道:“关键是你能做的了主不,这泥鳅,黄鳝在以前可没人在乎,也没人愿意要,可这两年行情看涨了,我们也基本供给沪市,粤省这样的兄弟省市,你们什么量,少了可不稀罕。”

    刘华一听这话就有点兴奋。“王经理,我做的了主,保证每天至少有600斤以上的量,坚决不然领导失望。”

    王经理皱了皱眉,“小同志,你们这个量还是有点少啊!来回一趟不容易,总之最好能多搞,有多少我们都能要,当然死的不要,小的不要,不能以次充好。”

    刘华慌忙立正严肃的回答:“领导,您放心,我们坚决不会干这事的,不能让国家利益受损,否则就枪毙了我。”

    听到刘华这么说,王经理满意的点了点头。

    出水产公司大门的时候,又遇到了带路的老头,看到刘华准备回去了,老头好心提醒了一句“别忘记你们生产队的介绍信。”

    刘华又毕恭毕敬的道了谢,看来回去还得解决介绍信。对于收购价格,黄鳝3毛,泥鳅2毛2,刘华还是非常满意的,甚至有点超出了预期。

    他收别人的泥鳅1毛5,黄鳝2毛。也就是说黄鳝赚1毛,泥鳅赚7分,单价是少,可自己要是十里八乡的放开来收,还能少了,中间商的想法算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