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开篇激战1860 > 第85章 塞海之争

第85章 塞海之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同治十三年,即将过去。

    转过年来,新的纪元也将开启,是为光绪元年。

    要说这同治朝的最后一年,也是大清国乱糟的一年。

    仅就外患来说,东南有日本挑起的台湾之事,西北的西域之乱也已达到了顶峰。这些麻烦事,可谓是海陆并举。

    谁让大清地方大呢。这本是好事,但在昏聩的当权者眼中,就是麻烦。

    因为以大清的国力,应付起这东拉西扯,南来北往的,着实力不能逮。

    好在这次,东边有陈家出头,压服了日本。西边左宗棠已平定甘陕回乱,也终于可以进图西域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啥问题?一个字,钱。

    无论是打仗,还是搞国防建设,那都是要填进去无数钱财的。

    可是大清,太穷了。

    按理说这不应该。

    如此泱泱大国,地域辽阔,国土超过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

    人口众多,虽然经过连年战乱,外加天灾,已经锐减,但仍有三万万数之上。

    这样的家底,在洋人眼中,如同肥羊,看着直流口水。怎会穷得没有钱呢?

    这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当家人,不好好经营。

    要不怎么急得陈家兄弟,关起门来研究事儿呢。

    可是再没钱,也不能任由别人宰割。海边的篱笆也总得筑,被窃取的土地也该得夺回。

    不过要量体裁衣,有先后,作取舍。

    于是乎,一场跨越同治和光绪两朝,关于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孰轻孰重,何缓何急的战略大讨论,在大清全国展开。

    这场辩论,由中枢挑起。随后全国的督抚将军,京中的王公大臣,相继发表了意见。

    从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上看,参与者大体分成了两大派,海防派和海塞并举派。

    或者还有第三派,酱油派。不提也罢。

    海防派的代表,是李鸿章,他主张先海防后塞防,甚至可以暂时放弃西域。沿海各省督抚也多站在他这一边。

    提出此等观点,李鸿章的论据是,当今西洋列强乃至日本,若进犯中原,多从海路而来。

    京畿与东南经济中心,也皆在沿海,是为心腹之地,元气之所在,重中之重,不得不防。

    反观西域,千里不毛,远离京城,强敌环伺,既难取,又难守。可先缓办,待日后国家强盛时再行图举。

    而海塞并举派的领军人物,是左宗棠。他认为西域是西北防务的第一线,屏护着蒙古乃至京师,决不能弃。

    他还强调,“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至于先后缓急,他提出应先侧重西北,先行收复西域。只有边塞无虞之后,才能得以裁减西北兵饷,助益海防建设。

    持海塞并重观点的王公大臣,在此次海塞之争中占据多数。朝廷中枢,也对此多有支持。

    因此不久后,朝廷下旨,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域军务,开始筹备西征。算是就此作了定论。

    在这场大清国家战略的大讨论中,尽管众人皆很期待,但陈济方却始终未曾发声。

    这颇令人费解,也让很多人着急。

    特别是李鸿章等海防派,自认能够得到,也十分希望得到,陈济方的支持。

    直到在朝廷的反复催促下,甚至讨论的结果大局已定时,陈济方才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可他对塞海之争这件事本身,只是轻描淡写。以二者皆重,均不可废,一笔带过。

    随后他笔锋一转,谈起了大清国内的西学建设。

    他指出,无论海防,还是塞防,都需要长期投入。若没有朝廷在财力和政策上,持之以恒的支撑,即使短期内小有成就,也终难长久。

    要做到这些,唯有国富民强,方能实现。

    而大清地广物博,本该如此。却因财政拮据,以至于要议论海塞防务,何取何舍。

    反观西洋列国,多地狭人稀。与大清相较,仅如一隅。

    然而这些国家,却又多有财富,才得军势强盛,扬国威于四方。

    究其缘由,是其治理得法,所习适当。

    既然其法利国利民,就当仿效。既然其技艺先进,亦应学习。

    由此,开民智,促通商,倡西学。习造西洋器物,广建西式交通,遣使西向,派生留学。并将这些定为国策,长期坚持施行。

    若能长此以往,一二十年后,当见起色。三五十年后,或得小成。百年之后,方能不负子孙后代。

    陈济方这番言论,看似文不对题,不应朝廷海塞之论,反而旧事重提,再倡洋务。

    可这却是他有感而发。

    看着满朝文武,由上及下,皆是舍本逐末,只论表象。他着急啊。

    在他看来,塞防海防,根本不用讨论,那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啊。

    而强国之本在哪里,如何才能振奋,才是需要认真讨论,认真施行的。

    尽管他已经心死,不再对这个朝廷,对这个朝堂中的人抱有幻想。已然定下决心,走一条更彻底的道路。

    但是他仍然忍不住发声,希望最后一次尝试,能够震醒这些昏睡的灵魂。

    然而,应者寥寥。

    他也,彻底失望。

    那么好吧,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先从增强自家力量,着手布局开始吧。

    其实,对于陈济方的观点,李鸿章、左宗棠还有沈葆桢等人,都是认可的。

    但他们对可能会遇到的阻力,都过于看重,也确实有过相应的教训。或者就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对革新的认识,本就不那么彻底。

    而陈济方,尽管对大清失望,但在守土保国上绝不含糊。

    当朝廷定下收复西域的决心后,他当即表示坚决拥护。并函告左宗棠,有何需求,可尽提出,两江地方必全力以赴。

    他还安排,将商团库存的大批军火整理出来,集中运往甘陕,赠予楚军。

    这些武器,多是已经换装下来的装备。虽然商团已不再需要,但对于清军,仍属先进。与其积压待损,不若用于阵前。

    此举也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赏,又为商团博得了人望。

    大政既定,进军西域的各项准备,也在紧锣密鼓当中,并将择机出塞。

    左宗棠领军坐镇,定下“缓进急战”的方略,料想终能圆满。我们也暂且放下不讲。

    因为此时,海防事上再增变数,已将陈济方、李鸿章等人的注意,尽数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