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开篇激战1860 > 第61章 异类(本章有设定插图)

第61章 异类(本章有设定插图)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马尾船政局的创办,是由左宗棠一力推动,促成的。

    这位“船政之父”,在设计船政局的建设规划时,也对船政初期要建造的船型提出了大体的要求。

    按照他的设想,船政建造的轮船要采用“外洋兵船式样”。

    他同时还强调,新造的船上应该设有货舱,能够实现兵商两用。

    战时作为战舰,可以出海作战。和平时期又可以从事运输,能为船政局赚取经费。

    想法确实不错,但却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因为略懂造船的人都知道,按照这种思路建造的舰船,在货舱的规模上,始终难以与同等级的商船媲美。因此在生意的竞争中,无法胜出。

    而又因为有货舱的存在,舰船在火力配置和舰体结构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与真正的军舰交锋时,也会落于下风。

    尽管很快就发现了这种设计的弊端,但船政在发展初期,还是按照原有的设计思路,建造了多艘这类型的舰船。

    在水师营与船政水师,舰队往来的过程中,就经常能见到这种奇异的船型。陈济怀也因此注意到,并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来也是奇怪,既然略懂海军的人,都能看得出这类舰船的弊病,那是什么地方吸引了陈济怀的目光呢?

    究其缘由,是来自商团水师营中,存在的一个兵种——水师陆营。

    水师陆营,是陈家兄弟参考了西方列国海军中,陆战队的理念而设立的。主要用来执行登岸作战,或者参加基地、炮台等陆上防御作战。

    既然是要登岸作战,那就需要有船能将水师陆营,运至准备登陆的岸边。

    以往对此的做法,常常采取用战舰分散搭载,或干脆雇佣商船进行整体运输。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一目了然,无须赘述。

    而看到了船政水师中奇特的船型,似乎让陈济怀意识到了第三种解决办法。

    他找来设计师进行商议,想仿效船政,建造一种专供水师陆营使用的舰船。

    这种舰船,既可以集中运输陆营的人员和物资,又具有一定的火力配置,可以用来自卫,或者以火炮支援陆营登陆。

    经过一番研究设计,陈济怀决定由浦江造船厂建造两艘这类舰船,并将其定义为“兵舰”。这也是水师营,第一型由自己设计的舰船。

    这两艘兵舰,系属同级。首舰被命名为“鄱阳湖”号,二号舰为“巢湖”号。单舰造价十四万九千两银,约合4.5万英镑。

    “鄱阳湖”级兵舰,采用以前两江各造船厂,已经十分熟悉了的平甲板船型,高干舷。双桅杆,单烟囱的舱面布局。

    舰体采用铁肋木壳结构,飞剪式舰艏。舰艏装有艏斜桅,舰上配有全套帆装。

    蒸汽动力方面,安装有1台立式双汽缸往复蒸汽机,配装4座方形火管锅炉。最大输出功率为750马力,单轴推进,设计航速11.2节。

    在单独使用蒸汽动力时,“鄱阳湖”级舰最大可以续航4,000海里。

    在武器方面,该级舰火力稍弱,只配备有4门加奈特式m1864型20倍径138毫米炮,和两门12磅火炮。

    其中4门138毫米炮,分列桅杆两舷的上甲板。12磅炮,则安放在艏艉的中线位置,在必要时还可拆下作为陆营的野战炮使用。

    舰体全长72米,最大处宽10.7米。吃水在设计时被尽量的降低,为3.7米。正常排水量1,190吨。编员96人。

    与其他战舰最不同的地方,“鄱阳湖”级兵舰在舰体内部,中间的部位,设计有货舱,最多可容纳400吨左右的物资。

    同治十年腊月,“鄱阳湖”号开始铺设龙骨。在其下水后,“巢湖”号又在相同的船台上开工建造,并在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完工。

    商团水师营,经过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可喜的成效。

    其舰队规模,相较船政水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优势。

    陈家兄弟,之所以倾力推进水师营的建设,就是希望其能够早日形成战斗力,当有变故发生时,能够成为华夏海上的藩篱。

    事实证明,他们心中一直都存在的强烈危机感,并不只是杞人忧天。

    因为一场变故,真的很快就到来了。

    同治十二年,日本派遣军舰,载特使出访大清。

    他们这次前来,是为了与李鸿章交换此前签订的《修好条规》文本,还要参加同治皇帝的大婚庆典。

    除此之外,他们还身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到总理衙门去找茬。

    原来,就在两年前,一艘琉球国宫古岛的进贡船,在航行时遭遇台风,漂流至大清台湾岛南端的琅峤。

    幸存者在登岸后,误入了当地排湾族牡丹社原住民的地盘,又因发生误解,而遭到原住民的追杀。

    在混乱中,这些琉球人有五十四人被杀。只有十二人在当地汉人的帮助下逃脱,后来被官府送回了琉球国。

    日本特使这次来到大清,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他们找到总理衙门,翻出两年前这桩旧案。硬说是本国属民被杀,并向大清讨要说法。

    在总理衙门接待日使的,是吏部尚书毛昶熙和户部尚书董恂。

    面对日本人的说辞,他们明确的告诉对方,无论是被杀的琉球人,还是杀人的台湾原住民,都是大清的属民,跟你日本国那都没有关系。

    可随后在日本人的一再纠缠之下,毛、董二人就有些不耐烦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台湾的那些原住民本就是一群异类,向来不顺从清廷的管辖,是不服王化的“生番”。

    为了这样一群化外之民,而同这些惹人厌烦的日本人浪费口舌,太不值当了。

    于是在日本使者的软磨硬泡之下,毛、董二人终于失了分寸。

    他们随口说出了“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以及“生番既我之化外,伐与不伐,惟贵国自裁之”,这样的话。

    这下可被日本使臣逮住了话柄,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讯息传回了国内。

    于是,以此为借口,日本明治政府,向外界发布公告。宣布准备展开军事行动,派兵征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