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昏君自救记 > 第64章 宋徽宗3

第64章 宋徽宗3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一个崇拜父亲,时刻地以神宗皇帝为目标的上进有为年轻皇帝,杨广终于与崇宁四年开始改革将兵法。

    将兵法是兵制改革,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哲宗元祐初,司马光废除新法,欲尽罢各路将官,受到激烈反对而止。以后将的数字继续有增加。北宋末年,军政*,缺额大增,河北将兵十无二三,置将法仅存形式,完全丧失战斗力。

    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杨广开始尝试着改革将兵法,推行卫所制,将募兵法和屯兵法结合起来,想要改善军队战斗力丧失的情形。

    事情自然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官家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可还是深感心力交瘁。

    不过成效还是有的,外加上军监器的重新振兴,大宋的军队至少不是乌合之众了,战斗力成倍增长,金辽等国纷纷表示了担忧,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大宋施加压力。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几个软骨头的,杨广表示可以理解,不过转头就将这些软骨头给流放出了朝堂,而且还表示,他们的子孙后代后代不得入朝堂。

    这简直就是大杀器,朝臣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强硬。

    官家很高兴,这就对啦,大辽,大金神马的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不过是现在还没到时间,联金灭辽这种话题简直就是提也不能提的。

    暂时地有大辽在前面挡着,大宋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大金不断地侵蚀着大辽的土地,这让杨广有些不安,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给辽国一些“援助”了?

    大辽与大宋来说,好歹也算是兄弟,对不对?

    皇帝的这个说辞让众臣面面相觑,这都是几时的事儿?莫不是自己昏聩了?不是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不是要废除“檀渊之盟”?

    怎么又叙起了兄弟之谊呢?

    不过既然皇帝有这个心思,朝臣们自然是要想法子将这个意思传递给辽人的。

    恰好辽国君臣也感到宋、金夹攻辽的严重性,遣肖客、韩昉为使臣,表示愿意向宋称臣,希望不要和金联盟攻辽。杨广面见辽国使臣,闻其言女直(真)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深觉有理。

    不过虽然有理,可是大宋也不能白白地就援助你们吧,总要意思意思的,对不对?

    这种暗示听在辽国使臣耳朵里,简直犹如天籁,他们此次前来,自然是做好了各种准备的,大宋若是果然分文不取,他们还不放心呢。

    这个世界上,唯有利益是永恒的,宋辽两国经过了不断地扯皮之后,终于达成了协议。

    宋向辽提供粮食,武器等等,大辽用矿,马匹牛羊,布匹来换。这种交换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平等的交易,大辽自然也能接受。

    不过到了大宋这里,却是问题多多,朝臣们觉得皇帝太过小器,话虽然说的隐晦,不过还是成功地让杨广生气了,这是几个意思

    难道说要白白地送给辽人,壮大辽人才高兴么?

    杨广为帝,从不惧怕言官的批评,不过这种无理的说辞只能让杨广开骂,骂的那人死都觉得是一件为难的事儿。

    这次,官员们总算是领教了火力全开的官家战斗力几何了,这次之后,言官出现了成批乞老还乡的现象,杨广觉得挺有意思的,不是要罢官回乡么?

    没问题,大宋别的没有,就是官员不少,这些年,虽然他已经在极力地精简了,可是冗员的情形并没有彻底地消除,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依附于此生活。

    能为朝廷省点儿银子,杨广十分乐意地就放行了,言官们还能如何?饶是知道这位就是个软硬不吃的,可是大家还是心存侥幸,这下子被打脸了吧?

    罢官的言官们惊悚地发现,他们空出来的缺儿很快地就补上了,而且还都是以年轻官员为主。

    皇帝想要年轻化的心思一致都很明显,不过没想到,不是机会的机会,竟然被他给抓住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情就甭提了。

    宗泽成为了新一任的宰相,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许多人在不忿的同时也是观望,这个宗泽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皇帝这般看重。

    不过是“同进士”出身的宗泽虽然政绩卓著,不过很多人还是看不上他,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位宗泽宗大人出身浙东,是“金华火腿”的祖师爷,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从宗正少卿的身份直接跃为当朝宰相,实在是官家隆恩。

    有什么样的皇帝,自然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便是所谓的主明臣直,宗泽自以为官家将自己放在宰相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让自己享福来的,到任之后,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便送了上来。

    尽管杨广也知道宗泽是个能为之人,从底层一步步地爬上来的,所闻所见自然比起旁人来是大大的不同,不过还是被他的这份万言书给打动了。

    宗泽为宰相,御史中丞赵挺之(李清照的公公)为右相象征着杨广彻底地掌控了朝堂,从继位到现在,总共七年的时间,完全掌控朝堂,杨广觉得自己做的不错。

    许是经历的多了,他喜欢上了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法,平和地改革也让朝堂上少了许多的波折。

    不过可惜的就是,赵挺之并没有能多活跃几年,与两年后逝世,不过赵氏一族自然还是有能支撑家族之人,李清照并不用和赵明诚分离,依旧过着还算幸福的生活。

    这些都是小节,杨广不过是听过一耳朵就算了。

    宗泽,赵挺之,种师道等人此刻正团聚在官家的御书房,众人面前阅览的便是宗泽的万言书。

    显然,想要有所作为,自然是要集思广益的,宗泽的上疏中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因着官家前言,众人畅所欲言,争论不休,到了最后,总算是集众人之力,总结出了一份施政大纲。

    杨广对于这份东西还是比较满意的,这都是朝臣们的智慧,并不完全靠着自己,这就很好,如若不然,将来自己一旦离开,这大宋可该如何?

    皇太子赵恒自然是立于一旁,参与其中,虽然赵恒还很稚嫩,不过皇帝表示,教育太子,还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好的法子呢?

    历史上,这位皇太子赵恒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不过是受了父亲的连累罢了,也由不得他。当然,也不能否认这货就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

    赵恒还年幼,不过在言行上已经有几分官家的风采了,朝臣们简直比自家儿子有出息都高兴,朝廷后继有人,这是最大的喜事。

    赵恒自己也知道机会难得,和这些人在一起,特别的专注,也许有很多东西他听不懂,看不明白,不过依仗着自己的记忆笔头,一一登录下来,然后去请教杨广。

    历史上的赵佶总共有三十八个儿子,其中活到成年的有二十五人,不过现在么,情形似乎有变。

    官家的后宫也没有几个人,早年间向太后的两位女官郑氏和王氏并不大受官家待见,都是无子之人。

    唯有皇后王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至于将来的宋高宗,压根儿就没出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早年间还有人会说,不过随着官家日益威严,在这方面已经很少有人会说话了。

    不过王皇后显然因为过于频繁的生产,导致了身体越发地糟糕起来。

    这个道理别人不明白,杨广难道也不明白吗

    可惜的是,这既是杨广的安排,也是王氏自己的选择。

    果不其然,没过几年,皇后便早早过世了。

    现在的赵恒算是杨广自己手把手教导出来的,他相信自己亲手教导出来的孩子。

    大观元年,官家实施了新政,虽然没有提及这个说法,不过人人都赞同从大观元年开始,便是新政。

    早些年间,虽然官家的新式举措不断,可都没有系统性的改革,大观元年的这次改革,是全方位的,所以才叫新政。

    大宋境内还算平和,偶然有小打小闹的匪患,那也不足为虑。现在主要是外患,周边的大辽和西夏一直就没消停过。

    尽管辽国有了大宋的支持,可架不住金兵是真能打仗,而辽国国内已经腐朽不堪,所以勉强支撑而已。

    金国也有些其他心思,想着和大宋联合起来,一起灭了辽国,然后两国瓜分了辽国再说。

    大宋君臣一直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这可是个很好的诱饵,金国君臣觉得联宋灭辽实在是个不错的主意。

    偷摸儿地派了使者前来大宋,想要和宋朝皇帝商量一下联合之事,不过这消息也不知道怎么地就传了出去。

    这下子,大辽倒是有些慌张了,若是宋金一旦联合,两面夹击,如今的大辽可真是撑不住的。

    好在大辽和南宋(宋在辽南边,是以为南宋)早就结盟,实在是有远见。

    不过若是金国条件真的比大辽优越的话,说不定宋人就会撕毁盟约,选择和金国合作了。

    对于宋人的奸诈,辽人是深有体会的,一场谈判下来,到最后一划拉,简直吃亏无数。

    可问题是,现在是自己有求于人,还能如何?只能任由宋人踩着底线的改变了两国之间的情势。

    之前都是宋人称臣纳贡,可是现在呢?竟然反了过来,只这一点,就已经让很多人称赞如今的官家是中兴之主了,贤明能干堪比尧舜,若是真的能收回“幽云十六州”的话,别说是和金国合作,哪怕是和魔鬼做买卖,宋人只怕都会尝试。

    外加上官家自从继位之后,在很多的场合里曾经说过了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之言。

    所以,到底该如何抉择,就是躲不过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