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闺门秀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战果

第二百一十六章 战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启轩急忙赶回二房小宅时,正碰上赵玮骑马出门。他忙问:“玮弟这是上哪儿去?”

    赵玮道:“启轩哥回来了?一路辛苦。方才听闻有辽东捷报,祖母让我上外头打听去。启轩哥先上家里吃茶,弟弟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就拍马走了。

    赵启轩进了宅子,就看到宅中下人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知道这赵家毕竟还是将门作派,听说辽东大捷,便关心得很。有婆子过来迎他:“四爷来了?老夫人和姑娘都在正院上房哪。”赵启轩在六房兄弟中排行第四,因此下人都叫他四爷,二房子嗣单薄,也不担心这叫法会跟旁人混淆了。

    赵启轩既是族人,也不必避讳些什么,直接就在那婆子的带领下去了正院上房。赵琇这边已经得了信,迎出门来:“启轩哥一路辛苦了,方才过来时,可曾听说辽东大捷的消息?”

    赵启轩笑道:“我在前门大街上就看见了,传捷报的人一路急驰进城,我只看到个背影,还吃了些尘土,在市面上向旁人打听,谁都说不出详情来。我想这是才从边城传回来的消息,想必民间还未传开。叔祖母这里是侯府,又是将门,理当比外头的消息灵通些,因此还特地赶过来问呢。不成想到了门口,才遇上玮弟要出门去打听,原来你们也不知道。”

    赵琇笑说:“若是从前祖父在的时候,这种事自然是我们家先知道的。但如今家里无人出仕,哥哥虽有爵位,但无官职,每日也是在家读书,哪里知道这些消息?他若不出门交际,只怕还不如外头的老百姓消息灵通呢。”

    赵启轩笑着,给张氏磕了头,坐下方道:“这话也太妄自菲薄了些。叔祖母家虽然无人出仕。但交好的人家里多有权贵,总能有法子探听一二。瞧,玮弟不就出门打听去了么?”

    张氏微笑着说:“他能有什么法子?定是上柱国将军府去了。曹将军在宫中当值,朝廷上的消息还算灵通。只是这会子他还未回家。能打听到的也有限。我已经嘱咐了玮哥儿,若是在曹家打听不到什么,就上他秋叶姑姑家问一声去。辽东如今的守边大将,说来也是熟人,从前是广平王府的亲卫统领,名叫范本章,这一回立了大功的。他秋叶姑父就曾在这位范将军手下当差,一向还算相熟,兴许知道得多些,也未可知。”

    赵琇有些兴奋地问张氏:“祖母。辽东此番大捷,敌军会不会损了元气,以后东北就能安宁许多,不用再打仗了?”

    张氏笑道:“若果真能如此,就是我大楚的福气了。”

    晚饭前赵玮回来了。也带回了辽东大捷的具体消息。

    兴许是因为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京城那一场乱子,大行皇帝薨了,新皇登基,朝廷伤了元气。而又因为颖王与洪文成之故,军中不少将领被卷入逆案中,受到牵连,砍头抄家的不在少数。幸运的也革职流放了,连辽东那边的守将中,也有人被撤职或是贬职的,这还是没有直接参与到谋逆中去的结果。范本章本来只是副将,因为这件事,被提拔上去做了正职。他虽然在辽东多年了。但行事很有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意思,本身是王府亲卫出身,凭关系升任边将,也没有立过什么显眼的大功,落在敌人眼中。未免小看了他。

    大楚换了新皇帝,辽东守边大将也换了人,清国那边就有些心动了。三年前那场大战,他们损了元气,但如今也稍微有所回复,听闻边城夏收丰收,就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

    没想到范本章平日虽然低调,却是个有本事的,行事也细密严谨。他打造的警戒线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秘密发回警报,通知边城有敌来袭。范本章立刻就召集部属,给来人设了个圈套,把敌军包了饺子,然后趁夜反袭敌营。不但杀敌过万,俘虏了三万多人,还把五名领军的敌将给生擒了四个,砍死了一个。敌军最终只有几百人的残军狼狈逃回。范本章还为放走了这部分敌人而上书请罪,点明这几百残军中,据传还有清国的王长子。

    不过那被生擒的四员敌将,身份也不可小觑,里头有一位是清王的亲兄长,一位是清王的嫡子,也是清国太子,剩下两位亦是八旗权贵之后。传闻中清王对唯一的嫡子十分宠爱信重,元配妻子难产而亡,他立刻就将她所生的这个儿子立为太子,从小放在身边亲自抚养教导,其他王子都要退避三舍。若不是清人习俗,要想成为称职的继承人,必须要有实打实的军功,清王还未必愿意把宝贝儿子送到战场上来冒险。也许是因为清人普遍小看了范本章这位新上任的守边大将,把这次突袭当成是捞军功的好机会了,因此派来的人里头,倒有好几位身份贵重的王亲国戚。

    范本章把人擒住后,一问明他们的身份,就立刻派人严加看守,以免俘虏逃走,又或是寻死,同时写好奏本,命亲信连夜急送入京,再派出心腹干将,押着那四名敌将随后踏上南下回京的路程。他带兵继续骚扰敌营,绝不让清兵有机可趁,把俘虏给救回去。

    范本章看得明白,一但这四位身份贵重的敌将进了大楚京城,清王如果不想丧兄丧嫡子,就得乖乖和谈了。大楚军队受颖王叛乱拖累,确实伤了元气,需要时间整顿,暂时还奈何不了清国。只要他们不打过来,至少十年八年里,双方都能相安无事。过了十年八年后,大楚已经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自然不惧敌侵。

    更要紧的是,范本章在奏本中夹了一份密折,里头说明如今清国国王膝下有十几个儿子,有不少都十分出息,长子就是逃回去的那一位,次子却是嫡出,各自背后都有实权外家,随着两位王子年纪渐长,储位之争也越发激烈了。此番清兵大败,太子被擒。王长子却逃走了,底下年纪更轻的王子们又纷纷长成,清国说不定要爆发新一轮的储位之争,又是一番内乱。等事情平定下来。清国国力也要伤筋动骨了。

    赵玮说完后,忍不住对祖母感叹:“孙儿小时候也见过范统领,那时怎么就没看出来,原来他这般精明能干?”

    张氏笑道:“你也太小看他了,更小看了广平王。若是范将军当真平庸,王爷又怎会把他留在身边?更不会将他荐到边城去了。”

    赵玮感叹万分,又道:“只是他想得好,却不知事情到了朝廷里那些官儿手上,能不能奏效。他这折子明明是密折,可不知怎的。到了中书,竟然泄露出去了。如今六部堂官,宫中当值的将领,甚至是京中勋贵里有些头脸的,都知道了这主意。皇上正发火呢。把几个中书舍人都革了职,还敲了板子。”

    张氏连忙收了笑容,严肃地说:“这可不得了,若是中书有人泄密,是要出大事的。这一回倒也罢了,就算范将军不曾上奏,旁人也会想到。清国那头该乱的还是会乱的,可若换了是别的机密事,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赵玮道:“这是新皇登基后头一次大捷,正给皇上长脸呢,中书就出了这等漏子,幸好发现得早。及时补救,也能免去后患。若是将来出了别的大事,方才显露出来,那就来不及了。”

    赵琇有些好奇地问:“这被生擒的清国王爷太子,都叫什么名字?”

    赵玮摇头:“这种事我哪里知道?奏报上大概有提。我是找鲁叔打听的,但他并没有说俘虏的名字,倒是说了那清王之兄的封号,好象是叫什么恭王的。”

    赵琇心里就思索开了。那两个身份贵重的俘虏的身份,还有清国如今王子争储的局面,怎么听怎么耳熟,也许现在东北那一片正在上演九龙夺嫡的好戏?不过清军被太祖皇帝赶出了关外,清王也算不上什么真龙天子了,若他的儿子还要再为那王太子之位争个你死我活,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在这件事上看,范本章确实料事如神呢。

    就是不知道清王会不会为了这个爱如珍宝的嫡子,暂时放下野心,与大楚议和了。

    事实证明,如今在位的那位清王确实是个好父亲,他出手镇压了蠢蠢欲动的长子,以战败失利、抛弃同袍逃走的罪名将他圈禁起来,并主动派出使者,向大楚递交了议和的国书。大楚刚刚赢得大捷,怎么可能会那么轻易就答应了议和?新皇将国书驳回了。清王没有花太多时间纠结,就再一次命人送来了国书。这一回,他代表清国,愿意成为大楚属国,世代奉楚帝为主。

    事实上,清国经历这一次战败,也损失了大批青壮,战死的士兵且不论,被俘的三万多人叫范本章扣下了,也要不回来。新皇有旨意,命他将这些俘虏送去山西开矿,除非清国出钱来赎,否则一个人都不许放回去。这些都是清国的八旗精兵,折腾几年再放回去,早成了残兵。清国行八旗之制,清王虽为国主,但那些八旗旗主也不是好相与的,他们的子弟若是战死还罢了,可既然还活着,只是被俘,若是不和谈,岂不是要丢了性命?就算清王愿意忍痛舍弃兄长与嫡子,八旗权贵也不肯舍了自家的骨肉。清王若是一意孤行,引起反弹,他那王位也未必坐得稳。

    而王长子虽被圈禁,他背后的人却不肯消停。太子既然被俘,多半是回不来了,就算回来也不配再坐在储位上,除了王长子还有谁能接替这储君之位?有这种想法的不光是他这一方,几位年轻的王子也纷纷起了些别的想头。嫡子若是丢了太子之位,其他人全是庶出,谁说就只有长兄能做太子?

    想要压制住这些风波,清王就已心力交瘁,实在没有余力去想别的。暂时做大楚属国也没什么不可以,至于等清国恢复了元气后,是否还这么老实,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新皇深知这一点,也不着急,派了两员心腹大臣前往边城,与那清国来使商讨议和之事。不是说认了属国就行的,归顺的程序和仪式一样都不能少,甚至清国国主还要亲自到大楚国都来伏首参拜,大楚派谁去清国做使臣,清*队要不要裁撤?还有属国冠服、名号、臣属等诸多事宜,都要议。清国想要赎回他们的太子、恭王与将领,也要好好讨论一下条件。如此多的细节,都要仔仔细细地商议定,可不得花上一年半载的?

    新皇如今的注意力,都放在后日大行皇帝梓宫出殡之事上了。

    死去的承庆帝,最终定谥号为楚惠帝,庙号太宗,即将移梓宫于保定北面的皇陵。

    百日国丧,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了。